什么呢?唐三彩还不是专门为死人烧制的?你看现在多少人求而不得。
再说了,这也不是纯葬玉。”王建国怼道。
能说出“葬玉”这个词,王建国对沈世杰的鉴宝能力还是有所认可的。
“葬玉还有纯不纯的说法?”李斐疑惑。
好吧!这是个菜鸟。
王建国暗道。
他告诉李斐:“汉时,人们相信玉有保存尸体的功用,认为尸体入葬时,会遇到水银浸泡,而水银遇玉就会凝固,所以以玉敛尸就会使尸体不腐烂,从而产生再生的可能。
真正的纯随葬玉不是泛指所有的埋葬在墓中的玉器,是指那些专门为保存尸体而制作的玉器,主要包括:玉握、玉衣、玉塞、玉琀等。
说白了就是跟尸体接触的玉。
其实,只要不是九窍玉,问题都还不大。”
对于那种玉,有些收藏家是忌讳的。
玉握还好点,死者手中握着的玉器。
古人认为,死时不能空手而去,要握着财富和权力。
新石器时代是以兽牙握在手中;商周时期,死者手中多握数枚贝币,因为古人认为贝是财富的象征。到了汉代,则在长条圆柱上加琢单线条,也就是汉代最常用的“汉八刀”雕法,雕成一只玉猪。
玉衣好理解,就是包裹尸体。
我们以前经常听的金缕玉衣,就是那个玉衣。
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,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。
金缕玉衣一般是皇帝才能用,除了皇帝以外,有一些特殊功勋的军事将领,或者是一些特别分封的王在经过皇帝的允许后,也能享用金缕玉衣。
如果是玉塞,那就算是送给你,你也不能要。
“九窍玉又是什么?”李斐有点晕,知识点太多。
王建国只好继续解释:“古代对玉有一种近乎迷信的崇拜,总认为玉能使活人平安,使死人不朽,所以死后用‘九窍玉’堵塞或遮盖在死者的身上。
也就是传说中的‘九窍玉’。
所谓‘九窍’,是指人的两只眼睛、两个鼻孔、两个耳孔、一张嘴,以及生殖器和肛门。
‘九窍玉’即塞在这些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