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宫……
做一个皇帝,最大的威胁从来都不是来自于外敌,而是内部。
换言之,最能够威胁皇位的,唯有最为亲近之人。
若是有朝一日东宫之羽翼渐丰,有军方班底、有官文支持,会否将他这个皇帝请入大明宫、恭迎“太上”之位?
沉吟良久,李承乾缓缓道:“所谓“将在外、君命有所不受",太尉远在西域,亲自指挥安西军作战,吾等坐镇长安不明前线形势,焉能横加干涉、指手划脚? ”
以房俊之权势、地位、声望,只要他决定对大食军队穷追猛打一路杀向大马士革,那么朝野上下无人可以命令其改弦更张。
即便是他这个皇帝也不行。
权臣,就是有这样的底气。
刘泊顿时双眼一亮,忙道:“陛下圣明!统帅身处前线,对战局了如指掌,所做出之决定自然不能任由后方干涉,否则一旦战事不利,那等责任谁能背负得起?但碎叶城距离大马士革万里之遥,沿途河流密布、沙漠处处,更有高山险隘、崇山峻岭,后勤补给实在是难如登天!安西军之补给加上沿途之消耗已然是天文数字,想要依靠陇右、关中、安西都护府予以输送,根本不可能!只能从其余各处调拨粮秣辎重,但唯恐时间上有所延误……”
不让房俊追着大食军队打不可能,但粮秣辎重不是凭白变出来的,补给跟不上,如之奈何?有能耐你就“以战养战”,那么你打到天边也没人管你!
李承乾点点头:“打仗打得就是国力,可再是强盛的帝国,国力也是有限的,难免力有未逮……但毕竞将士们征战在外,中书令还是要竭尽全力予以供应。 ”
“陛下放心,微臣定然尽最大之努力! ”
君臣心照不宣。
刘泊心里又是欢喜、又是担忧。
欢喜的是陛下对于房俊果然深有忌惮,担忧的则是这份忌惮未必是出自于房俊本身,而是攸关东宫归属。
一旦陛下铁了心易储,他这个中书令又该站何立场、何去何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