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先休息一下,至于魏延魏文长去了何处,等待兵卒到了南山之后收到回报再考虑罢。
魏延确实没有进攻南郑的打算。
因为即便是魏延走出了米仓道,也并不代表者后续川蜀的兵卒就可以源源不断的抵达汉中,所以直接进攻南郑,无疑是一个愚蠢的举动。
这时候又体现出魏延小规模军队的优势了,大部队有力量,但是大部队不好隐藏,小部队则是恰恰相反…
就像是在古代,长江大河为什么一谈及就是天堑,不可逾越?是不是代表着就真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找到任何可以偷渡的区域呢?
显然也不是。在长江大河那么长的一条线上,真要防守方时时刻刻盯着每一个点,是做不到的,小规模的偷渡即便是到了后世,都是一个及其难以解决的问题…
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,只要一展开,就不可能杜绝所有人的目光,也比较容易针对,比如曹操赤壁,周瑜就直接烧了船,即便是没有瘟疫,曹操也短时间不可能南下了。
小部队就比较容易隐藏了,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隐身了一样。魏延等人在军寨放了一把火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之后,便是隐匿了起来…
当然,之所以魏延会这么选择,一个是得到了军寨当中原本属于张氏的物资补充,另外一个则是有了一个向导。
张时。
张时也很无奈,对于他来说,投降了魏延之后,也就代表着他已经从张氏的序列当中分离了出来,身家性命押注到了骠骑的这一边,同时如果想要摆脱罪臣的身份,就必须拿出更多的东西来进行投注,最为直接的,便是最大的配合着魏延,使得骠骑方面可以取得最终的胜利,否则…
军寨一烧,那些残兵被魏延放跑了,也就意味着张时没有了任何退路,只能乖乖的和魏延合作。
这一点,魏延清楚,张时也清楚,因此当魏延带着张时离开了军寨之后,重新询问一些汉中的相关情报的时候,张时就明显比之前态度更谦卑,更加配合了起来。
形势比人强,张时虽然在军事上比较差劲,但是察言观色审时度势的能力还是有一些的。
张…张使君…张时吞咽了一下口水,瞄了一下魏延,看魏延并没有因为这个称谓而有什么不满意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