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农大方面谨慎从事,需要认真考量。
首先就是政策上面的障碍。
毕竟此前,还从没有人敢跑到大学来提出这种商业性质的合作。
而且一般这种面向市场的科研项目,向来都是农科院主导的。
凭他们一个农业大学,到底有没有这个权力,会不会触碰政策红线,这就成了问题。
其次是作为业内同行,农大方面还知道宁卫民所不知道的信息。
敢情农科院下辖的种禽公司,其实早在六十年代就意识到了京城油鸡即将灭绝的严峻形势。
并且在市政府的支持下,当年就深入到了京城油鸡分布较集中的朝阳区大屯、北顶、洼里,以及hd区等地调查,并逐村、逐户、逐群、逐只的进行登记。
然后经过认真挑选,抢救出了一批种鸡,建立了基因库和京城油鸡保护群。
也就是说,即便他们愿意接手这样的工作,那也是重复性的了。
从科研的角度看,等于是一种严重浪费,意义不大。
最后,就是农大方面对于宁卫民的情况了解不足,对他的信心也不够。
要知道,其实去年的时候,他们就已经打过一次交道。
当时宁卫民委托他们去京西寻找传说中的“紫金箍”,也就是御田胭脂米。
并且还许了他们农大很丰厚的经济回报条件。
还别说,他们跑了几次还真找着了,那接下来就该试着耕种了。
可宁卫民能否完成当初的许诺,对他们却是个问题。
要知道,这小子当初答应他们的,可不仅仅是科研经费,还答应给他们一辆汽车呢。
如今又要他们为宫廷黄鸡育种,这要两个项目加起来,那得多少钱啊?
虽然最终要开销多少钱,还得视规模而定。
但目前已经可预计到的是大致数字是,少则数十万,多就得上百万啊。
在他们的认知里,他们很难相信,宁卫民能一下拿得出来这么多钱!
或者说,就是拿得出来,他也未必真肯下这么大的本儿。
因为如今的社会风气使然,谁不是奔着钱去啊?
连农大方面自己都认为,农业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