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了美国工人的抗议。
“反日”成了八十年代初期阶段的美国主流意识,是美国的政治正确。
美国的参议院和众议院,接连不断有人提出制裁日本的贸易法案,报复法案。
为了获取选票,当时美国的一些政客甚至公开发表严重的带有种族歧视意味的言论。
“日本的经济奇迹怎么来的?还不是我们美国人创造的。离开了美国,日本的奇迹就是个屁……”
“从二战到现在,美国人在太平洋上流血牺牲是为了什么?难道是为了让黄皮猴子骑在我们头上?早知道这样,当初就该把日本交给俄国人,让俄国人去奴役他们……”
“现在这些黄皮猴子假装和我们友好,背地里却偷我们的钱,偷我们的技术,让我们的工人失业和无家可归。那些现在还在帮日本人说情的议员,就是不折不扣的美奸……”
甚至就连全美知名大学的经济专家,诺贝尔奖得主们,也出于能蹭蹭热度的心理,显示出社会责任感,纷纷加入到“反日”队伍中来。
他们从自己擅长的经济学角度分析日本对于美国展开的“经济侵略”。
为此,美国民众们集体激愤,振臂高呼,询问政府,“到底是谁赢了二战?”
这种情况下,美国政府当然是如坐针毡,如芒刺背,如鲠在喉。
迫于各个方面的压力,很快就把日本定为“不公正贸易国”,并且与之开启了贸易战。
美国采取的措施是一刀切。
直接限制每年进口日本车的数量,同时对日本的电子产品加收了高达百分之百的关税。
但实际上这些举措却不太管用,日本产品的性价比依然高于美国货。
所以很快美国人又想到了第二招——要让美元贬值。
美国人自信本国产品其实不比日本制造的差。
他们把美国商品之所以竞争不过日本商品原因,全归结在日本金融市场不够开放,日本政府人为操控汇率上了。
根本上是日元不值钱,才让日本商品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。
美国因此认为,只要日元升值,美元贬值,美国商品就不会败。
就这样,中间经过多次秘密会晤,198